小程序
传感搜
传感圈

直播预告!第四届材料表征与分析检测技术网络会议之表界面分析分会场

2022-12-11
来源: 仪器信息网
关注
摘要 仪器信息网将于2022年12月14-15日举办“第四届材料表征与分析检测技术网络会议(iCMC 2022)”,两天的会议将分设成分分析、表面与界面分析、结构形貌分析、热性能四个专场。

仪器信息网讯 材料表征与检测技术,是关于材料的成分、结构、微观形貌与缺陷等的分析、测试技术及其有关理论基础的科学。是研究物质的微观状态与宏观性能之间关系的一种手段,是材料科学与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材料科学研究、相关产品质量控制的重要基础。

仪器信息网将于2022年12月14-15日举办“第四届材料表征与分析检测技术网络会议(iCMC 2022)”,两天的会议将分设成分分析、表面与界面分析、结构形貌分析、热性能四个专场,邀请材料科学领域相关检测技术研究与应用专家、知名科学仪器企业技术代表,以线上分享报告、在线与网友交流互动形式,针对材料科学相关表征及分析检测技术进行探讨。为同行搭建公益学习互动平台,增进学术交流。

为回馈线上参会网的支持,增进会议线上交流互动,会务组决定在会议期间增设多轮抽奖环节,欢迎大家报名参会。

会议报名链接: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icmc2022/


表面与界面分析主题专场会议日程:

报告时间

报告题目

报告人

专场二:表界面分析(12月14日下午)

14:00--14:30

XPS谱峰拟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理化科学实验中心高级工程师 姜志全

14:30--15:00

分辨率、液相、物性测试——原子力显微镜在表界面分析中的应用

牛津仪器科技(上海)有限公司AFM应用工程师 竺仁

15:00--15:30

电池中的表界面分析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研究员 沈炎宾

15:30--16:00

钕铁硼磁性材料的电子探针表征

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应用工程师 赵同新

16:00--16:30

铜基金属催化剂表界面的原位环境透射电镜研究

天津大学教授 罗浪里

16:30--17:00

应用非线性光学技术探测物质表界面

东南大学研究员 卢晓林

直播抽奖:暖心青年玻璃杯5个


嘉宾介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理化科学实验中心高级工程师 姜志全

姜志全,理学博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高级工程师。研究领域为表面化学与纳米催化,在不同层次构筑纳米催化模型体系,利用各种光谱和能谱技术对物质进行测试和分析,同时致力于构建原位测试表征系统,力图在原子分子水平上揭示研究体系的构效关系和作用机制。作为项目负责人,已主持完成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批准号20803072与11079033)和一项中国科学院仪器设备功能开发技术创新项目(项目编号2015gf05)。已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SCI收录论文七十余篇。

【摘要】 针对XPS数据处理过程中的谱峰拟合问题,报告主要介绍了谱峰拟合的基础知识、拟合方法和相应的拟合参数设置,并结合实例示范了谱峰拟合的操作流程。


牛津仪器科技(上海)有限公司AFM应用工程师 竺仁

2015年毕业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机械工程系,在博士以及博士后期间积累了多年的原子力显微镜使用和研发经验。2016年加入牛津仪器Asylum Research ,任职原子力显微镜应用工程师,负责原子力显微镜的技术支持和应用开发。

【摘要】 在众多的表界面分析工具中,原子力显微镜(AFM)具有独特的优势及应用。通过纳米针尖和样品的近场相互作用,AFM可以达到远超光学技术的分辨率,甚至实现晶格缺陷级别的表征。由于不依赖于真空技术,AFM适合在复杂液体环境中进行扫描,包括对液相反应进行原位成像。功能化的AFM针尖,还能够对样品的电学性质和力学性质进行表征。凭借这些特点,AFM不仅是表界面学术研究中的常用工具,也愈来愈多地被用于解决工业研发和生产中的问题。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研究员 沈炎宾

沈炎宾,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研究员,博导,国家级青年人才,江苏省双创人才。哈尔滨工业大学学士,丹麦奥胡斯大学博士。长期从事先进二次电池关键材料、界面化学调控、原位电化学机理研究。截止2022年4月,已在J. Am. Chem. Soc., Nature Commun., Joule等期刊发表研究论文~80篇,是30余项中外发明专利的发明人,主持国家省市各级基金和产业界横向合作项目十余项,《物理化学学报》和《电化学》青年编委。

【摘要】 锂电池的界面稳定化学对电池循环寿命和安全性影响极大,聚焦界面化学研究是实锂电池长循环寿命和高安全性突破的关键。我们致力于锂电池界面化学研究,近几年围绕着锂电池的三个界面问题,即电极活性材料的界面化学稳定性、电极|电解液界面的循环稳定性、以及固态金属锂电池固-固界面的离子传输挑战开展研究,提升锂电池的性能。在这个报告中,我将跟大家分享我们在锂电池表界面分析中的一些经验。


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应用工程师 赵同新

从事电子显微分析十多年,专长于材料表征,在材料微区测试和金属构件的失效分析上有着丰富的经验,曾参与CNAS压力容器失效分析机构认可标准制定和研讨。在大型的行业研讨会上主讲过《金属构件的失效分析》、《汽车材料的电子探针测试与分析》、《含超轻元素矿物的微区定量测试》、《电子探针及其在材料测试中的应用》等专题。现专职于微区定量测试研究,负责不同行业材料的应用开发。对多种材料的微区观察、测试和分析需求有着深入的理解,为行业用户提供现场技术支持及应用解决方案。

【摘要】 介绍超轻元素和稀土元素的电子探针测试特点、NdFeB磁性材料微区定量测试方法探讨、NdFeB磁性性能改善晶界扩散Tb/Dy的表征等问题。


天津大学教授 罗浪里

天津大学分子+研究院教授,国家青年人才计划入选者,在纽约州立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先后在美国西北大学、能源部西北太平洋国家实验室从事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原位透射电子显微学在异相催化、锂电池等领域的应用,以第一/通讯作者在Nature Mater., Nature Nano., PNAS, JACS, PRL, Angew等杂志上发表论文40余篇。

【摘要】 气体与金属界面的相互作用是相催化研究的核心科学问题之一。反应气体在金属表面上的吸附、解离和反应过程决定了催化反应的机理和金属催化剂的性能。金属催化剂设计中的表观形貌、表面原子结构、元素掺杂、物相以及应变调控等等策略都需要对于金属催化剂表面原子级的精准表征。更重要的是,反应气体分子与上述金属催化剂表面的相互作用的原子过程,厘清这些原子过程既可以为反应机理的研究例如活性位点的确定提供直接证据,又可以为催化剂的衰减机制研究提供有力证据,从而优化催化剂设计。 在诸多高分辨原位表征手段中,透射电子显微学一直走在催化科学研究的应用前沿。球差矫正的扫描透射成像(AC-STEM)以其亚埃级的空间分辨率,成为催化剂材料中单原子、原子团簇以及原子尺度结构调控几乎唯一的直接结构表征手段。另一方面,球差校正环境透射电镜(AC-ETEM) 作为原位透射电镜技术中为催化研究而开发的技术,为样品室创造出加热/气体环境的同时保持基本不损失电镜本身的分辨率,是研究催化剂在反应气体中动态变化的强有力的手段之一。本工作以广泛用于合成甲醇、水煤气转换、CO/烃类选择氧化等众多反应的铜基催化剂为例,研究了铜及合金单晶表面和纳米颗粒在CO氧化反应、水蒸汽中反应条件下的动态结构的变化,厘清了一系列反应气体驱动的活化原子机理,丰富了催化理论以及指导原子精准催化剂的设计。


东南大学研究员 卢晓林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生物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任多个协会/学会委员或会员,曾参与评审科技部、科技委和省一级基础研发和应用类项目等。

【摘要】 和频振动光谱(Sum frequency generation vibrational spectroscopy,SFG)技术最近几十年来发展迅速。由于这种二阶光学技术本身所具有的表界面选择性和对分子基团取向的敏感性,已经成为了研究物质表界面的一种重要和有效的工具。报告将介绍和频振动光谱在高分子和生物界面研究方面的一些成果。

会议报名: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icmc2022/


您觉得本篇内容如何
评分

评论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回复|注册

提交评论

提取码
复制提取码
点击跳转至百度网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