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
传感搜
传感圈

无人机和传感器技术助力国内大气环境立体监测

2019-03-22
关注
摘要 传感器可一次性记录和传输10种参数,包括颗粒物、PM2.5和PM10等常规污染物参数。此外,采样设备随无人机升空之前,要经过地面标准台站的数据校准。

  2017年12月中旬,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痕量气体大气化学研究组,协同多家单位,成功开展了无人机大气立体监测系统实验。据项目负责 人张成龙介绍,这一监测系统首次将低功耗大流量颗粒物采样技术、多通道真空气体采样技术,与无人机技术相结合,契合了当前大气污染科 学迫切需要全方位精细化监测的需求。


无人机,资料图

  据了解,在中科院无人机大气监测系统实验成功之前,市场上已有少数无人机产品用于环境监测领域,并和政府环境执法活动展开合作。对此 ,为本次无人机大气监测系统提供无人机设备的无人技术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市场上的无人机设备不仅用于环保,也用于电力、消防等,但 并不专业,只搭载了几种空气传感器,远不能解决大气多样化和精准化的监测需求。

  为此,张成龙带领团队为提升系统精准化做出了一系列努力。

  在传感器选择阶段,研发团队找到曾对传感器精度做了长期比对工作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授庞小兵进行取经。庞小兵介绍说,大气传感器会 受到大气温度、湿度、其他共存成分以及电信号噪音的干扰,因此,要通过多种技术手段,来降低上述因素对传感器精度的影响。

  最终,他们确定了具有较强抗干扰能力、能在实际大气气体中提取精确信息的低功耗大流量颗粒物采样器、多通道真空气体采样器以及传感器 。传感器可一次性记录和传输10种参数,包括颗粒物、PM2.5和PM10等常规污染物参数。此外,采样设备随无人机升空之前,要经过地面标准台 站的数据校准;无人机升空之后,还要保证提前计算设计好的采样器体积、续航能力等均满足远程控制、GPS三维定点悬停以及收集足够分量大 气样品的要求。

  该立体监测系统攻克了低功耗大流量颗粒物采样以及多通道真空气体采样等关键技术,实现大气颗粒态、气态以及液态等样品的立体化定点采 样,为大气污染全方位立体化的精确诊断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同时,也为区域大气氧化性、大气光化学过程及二次颗粒物形成等深入研究提 供基础数据。

  谈及无人机大气监测系统的应用前景,张成龙认为一千个人有一千个想法。目前也有一些科研单位出于兴趣联系他们。在立体化精准化大气化 学研究工具的应用前景之外,他大胆设想,未来在火灾、垃圾焚烧、环境污染执法等应急监测领域,无人机可以到达人们无法接近的地方,发 挥更大的作用,希望不同行业的人看到这个系统后,都能对其应用萌生不同的想法。

您觉得本篇内容如何
评分

评论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回复|注册

提交评论

Mark

Hi,第一时间获取全球传感器最新鲜、最前沿的行业、技术资讯,赶紧来关注我吧

关注

点击进入下一篇

远程超声波智能水表采用传感器技术可精确到毫升

提取码
复制提取码
点击跳转至百度网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