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
传感搜
传感圈

智能制造设备行业规模超过1000亿元!在上海建立生态联合体,打造产融合作“上海范式”

2024-01-12
关注
“上海制造”在新中国工业史上创造了许多第一名;如今,在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推广下,“上海制造”正在不断向“智能制造”迈进和升级。1月3日,上海智能工厂建设促进会在浦东召开。会议重点推进上海智能工厂建设成果,总结智能工厂建设经验,突出建设亮点和特点,提出智能工厂建设“上海计划”。 上海智能制造业集成合作生态联合体(以下简称联合体)成立于会议上。联合体的第一批成员包括上海电气自动化、上海移动等7家智能制造供应商和上海银行等5家金融服务机构。联合体的建立旨在加快上海智能制造业创新高地与金融资源聚集地的同频共振,继续探索智能制造业集成合作的新机制模式。 ▽上海已成为智能制造“双料冠军”城市 智能制造设备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 制造业是建设国家的基础,是振兴国家的工具,是强国的基础。智能制造是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措施。它是加快新工业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智能工厂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主要战场,加快智能工厂建设,是上海大城市推进新工业化的必然选择。 通过系统促进智能制造业的发展,上海智能工厂建设的主要地位不断巩固,智能制造业的生态朋友圈不断扩大,创新发展政策工具箱逐步完善。2023年,上海共有11个单位被评为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厂,33个单位62个场景被评为国家智能制造优秀场景。被评估的工厂数量和场景数量在全国城市中排名第一,全国智能工厂和场景总数“双倍增长”。其中,汽车领域21个场景入选名单,总数和入选比例(占全市34%)居全国第一,上海汽车工业智能制造全场景建设成效突出。目前,上海已培育出3家国家标杆智能工厂、19家国家示范智能工厂、60家单位、111家国家智能制造优秀场景。智能工厂平均生产效率提高50%,运营成本降低30%,单位增加值累计能耗降低13.8%。汽车等重点产业智能制造全链、全场景建设成果突出。 智能工厂建设对先进制造业的支撑能力日益增强。据了解,上海已成为中国最大的智能制造系统集成解决方案输出和智能制造核心设备产业集群,智能制造系统集成产业总产值超过600亿元,智能制造设备产业规模超过1000亿元,连续三年获得“中国先进制造业城市发展指数”。通过加快智能工厂建设、智能制造技术和技术的突破,上海领先国家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和新模式应用37个,突破40多个“颈部”关键设备、核心部件和工业软件,实现300多个新设备、新材料、新软件,有效推动产业链关键设备、材料和软件的独立控制和创新应用,有效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为制造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面对互联网 “变革,如何“聚集趋势”,帮助传统产业完成智能制造的转型?去年年底,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个部门发布了《关于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 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钱峰指出了“工业大脑”的内涵,引导实体企业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打造“智能新实体”;通过数据协调和人工智能授权,构建集市场需求、研发设计、原材料采购、资源配置、生产制造、绿色低碳为一体的“智能大脑”“数字与实践的整合将为新的产业轨道注入新的驱动力,巩固现代产业体系的基础,努力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创造高端、智能、绿色制造业发展的新模式。 打造智能制造业融合的“上海范式” 加快走出产业优质发展新模式 据权威机构估计,在《中国制造2025》等有利政策的刺激下,到2025年,中国智能制造相关产业的发展将达到新高,预计全球市场份额将超过45%。银行、保险机构、资本市场等金融机构在广阔的市场前景背后,不断增加资本要素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支持,继续为智能制造企业提供“生活水源”。据悉,上海通过建设“需求发布” 揭榜挂帅 产融合作平台为智能制造创新企业和智能工厂建设提供了500多亿元的专项配额。 会议成立的上海智能制造业综合合作生态联盟将重点关注智能制造业创新、关键核心技术研究和产业链供应链转型,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互动的整合,巩固上海制造业发展的基础;加快不同行业和企业的“转型解决方案” “金融解决方案”定制套餐产品,实现一窗受理,一站式解决,打造智能制造业融合的“上海范式”。 安波福中央电气(上海)有限公司亚太地区运营总监徐晓英表示,联合体将加强产业链上的协调组织。“利用产业链联合体的能力,企业可以加快基准工厂的建设。” 目前,上海已经形成了水平与垂直相结合的智能工厂建设机制。水平组织10个市委办公室、16个区、3个管理委员会、8个集团、5个上海中央企业,在主要领导的指导下形成了智能工厂推广专项课程。垂直建设国家、市、区金字塔培育体系、各项政策创新机制、智能工厂建设综合推广体系。 作为长三角城市群的核心城市之一,上海将智能制造作为促进长三角协同创新发展的重要起点,利用机制促进长三角产业链协同创新和长三角城市群共同发展。例如,2022年,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领导长三角相关职能部门与长三角机器人产业链上下游12家企业合作,打造“全长三角制造”工业机器人。共推出4款,销量2300多台,成功应用于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等行业,推动国内智能设备“可用”、“敢用”、“易用”。 今年,上海将建设70家市级智能工厂 智能工厂是数字化转型的主要阵地和战场。会上透露,上海已建成国家智能工厂19家,市级智能工厂100家,智能制造场景推广应用1000多家。上海已成为中国第一个机器人密度纳统城市,重点产业机器人密度达到383台/万人,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据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员会主任张颖介绍,上海将落实市政府工作报告“实施智能工厂试点行动”的要求实现三大全覆盖和智能制造标准修订、智能制造设备行业规模、应用场景推广、工业机器人生产、智能制造新技术突破五大智能制造核心指标倍增:工业企业智能制造评价诊断、重点企业数字网络、重点链主要企业智能全覆盖。 今年是深化智能工厂建设和提高质量的一年。根据上海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总体要求,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将把握智能和绿色协调发展趋势,重点关注“(2) 2) (3 6) (4 5)“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积极实施“智能工厂试点行动”,加快智能技术转型、数字授权、网络协调,形成新的生产力。 按照国家智能工厂建设标准,今年上海将新建70家市级智能工厂。以重点产业为重点,实施智能工厂 ”行动,“ 汽车、 高端装备、 电子信息、 城市产业等重点产业,促进产品全生命周期、制造全过程、供应链全环节的系统优化和全面完善。同时,鼓励数字智能转型服务提供商大力发展人工智能、元宇宙、新网络等数字技术,整合设备、软件、网络、数据等“集团连接”创新,引导重点产业设计、研发、制造链整合、多链互补,促进整个产业智能制造链。力争在今年新建的智能工厂中达到示范(L3级)和标杆(L4级)的70%以上。 (来源:浦东发布)
您觉得本篇内容如何
评分

评论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回复|注册

提交评论

提取码
复制提取码
点击跳转至百度网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