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
传感搜
传感圈

国内工业机器人单月产量增速创近2年内新高

2020-06-04
关注
摘要 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经历了2019年行业“漫冬”之后,今年回暖迹象明显。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国内工业机器人4月产量同比上升26.6%,增速创下近2年内新高。

  “订单增幅三成以上,下游制造业对自动化需求的提升明显。”广东一工业机器人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经历了2019年行业“漫冬”之后,今年回暖迹象明显。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国内工业机器人4月产量同比上升26.6%,增速创下近2年内新高。

  机器人行业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那颗明珠”,然而2019年我国工业自动化行业整体国产化率仅36%,仍属于“薄弱环节”。业内人士认为,中长期看国内机器人产业提升空间仍大,突破核心技术将是“关键”。

  行业漫冬后回暖明显

  根据国家统计局5月公布的数据,4月份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达19257台/套,同比大增26.6%,增速环比3月提高13.7ppt,增速也创下近2年内新高。金属成形机床累计产量同比增长10.5%,金属切削机床累计产量同比增长11.4%,录得近19个月内首度正增长。3C行业资本开支前4个月累计同比增速已转正至1.1%,改善最为明显。

  疫情下,机器人产业的回暖,成为业界关注的热点。事实上,在过去的2019年,对于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来说,是有点漫长的行业“严冬”。A股市场上的工业机器人企业包括科大智能(300222.SZ)、机器人(300024.SZ)、万讯自控(300112.SZ)、三丰智能(300276.SZ)、埃斯顿(002747.SZ)、华昌达(300278.SZ)、快克股份(603203.SH)、科瑞技术(002957.SZ)、拓斯达(300607.SZ)、博实股份(002698.SZ)、智慧松德(300173.SZ)、克来机电(603960.SH)等。

  从财报数据来看,其中一些企业2019年业绩承压明显。机器人年报显示,2019年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2.93亿元,同比减少34.81%;营业收入27.45亿元,同比减少11.0%。华昌达年度业绩快报显示,公司2019年营业总收入为15.76亿元,比上年同期下滑42.1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4.6亿元,较上年同期由盈转亏。

  中国、日本、韩国、美国、德国5个国家既是全球主要的机器人制造大国,也是主要消费大国,这5个国家消费了全球73%的机器人。而全球高端市场仍被机器人“四大家族”垄断,分别是瑞士的abb、日本的发那科和安川电机、德国的库卡。截至2018年,“四大家族”在中国的市场份额超过50%。从国产化水平来看,2019年工业自动化行业整体国产化率仅36%。

  “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2019年出现了阶段性的增速下滑及调整,但从销量结构上,中国国产化率在稳步提升。整体市场在开始裂变及重构。”一名业内人士分析。

  突破核心技术是关键

  “疫情发生以后,很多生产线一时难以复产复工,接洽我们的客户明显增多。3、4月份,很多客户也在这一时期下了订单,加强自动化布局。一台机器人平均能替换4个工人,采用自动化解决方案,也是制造业的一个重要趋势。”一名业内人士表示。

  据了解,机器人产业主要集中在汽车制造和3C家电制造,这两个下游产业需求占机器人整体需求量超过六成。

  控制器、伺服系统和精密减速器,是工业机器人中技术难度最大的三大核心零部件,三者占工业机器人成本的70%左右。国内企业主要以中低端产品为主,难度最大的核心零部件被机器人“四大家族”占据。提升国产机器人研发与制造水平的关键,恰恰在于提升三大核心零部件的技术与质量水平。

  “技术方面,公司主要侧重于控制系统、伺服系统、视觉系统以及底层的运动算法这几个方面突破。去年已经突破了驱控一体技术,实现了控制系统和伺服驱动合二为一,由同一个CPU来控制,大大缩小了控制箱的体积,能适应更多的应用场景。技术突破难在需要经过很多研发人员长期的实验和经验积累,不是短期就能实现的。”拓斯达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另一家工业机器人上市公司科力尔,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研发伺服电机,但由于伺服电机所配套的编码器、驱动器等关键零部件来自国外,很多地方受制于人。2019年,科力尔重新定位研发方向,确定了研发最新一代集伺服电机、编码器、驱动器于一体的高性能伺服系统,成功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最新一代高性能伺服系统。

  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的数据,中国已连续6年成为全球工业机器人的最大消费市场(目前约占全球市场三分之一),并以20%以上的速度快速成长。鉴于国内“新基建”逐步落地,以及智能汽车、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加速发展,预计工业机器人市场还将保持快速增长趋势。到2020年,国内工业机器人市场有望进一步增长,或将超过62亿美元规模。

  中金公司认为进口替代短期有望提振行业龙头公司的关注度。中长期看,国内工业自动化行业渗透率、国产化率的提升空间仍大。

您觉得本篇内容如何
评分

相关产品

台州中清科技 A01 六轴力和扭矩传感器

六维力传感器能同时检测三维空间的全力信息,即三个力分量(Fx、Fy、Fz)和三个力矩分量(Tx、Ty、Tz),是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等重要的传感设备之一,广泛应用于工业机器人的精密装配、打磨抛光、去毛刺、自动磨削、轮廓跟踪和机器人双手协调等作业中,以及医疗机器人、足底机器人等等,也可用于各类科学研究设备。

ROBOTOUS RFT64-6A01 扭矩传感器

使协作机器人,工业机器人,无人机,医疗器械等安装六维力传感器后,变得更加自动化。

NBIT 神源生 SGF 扭矩传感器

• 针对工业机器人结构特点设计的法兰式扭矩传感器,可安装于机器人各关节,使机器人具备力觉功能,实现碰撞检测、人机协作及各种力反馈控制作业 • 传感器体积小巧,质量轻,具有较高的分辨能力

宇鸿敏芯 YHD75-200-5 多维力传感器

适用范围: 应用于工业机器人,实现精密打磨、精密装配、示教学习等功能,还适用于协作机器人、医疗机器人、空间机器人等。

泰科智能 机器人电机 机器人

机器人关节电机是专业为机器人关节设计研发生产。主要应用包括自动化生产线,机器人关节,机器人关节、医医疗仪器及设备、精密仪器和工业控制系统,以及其他许多的应用。

海伯森技术 HPS-FT系列 多轴力和扭矩传感器

HPS-FT系列传感器是高性能的数字式六维力传感器,产品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可对机器人X、Y、Z三个空间坐标轴上的力和力矩的精确测量。具备更高的信噪比和灵敏度和良好的抗过载性和耐久性,工作时最高可达3.5倍的安全过载;内置高精度解耦、滤波和温度补偿算法,保证测量结果的高线性度、极低轴间串扰,并极大程度上降低了温度变化带来的温度漂移;IP65工业级防护海伯森六维力传感器可装载于工业机器人、协作机器人、外骨骼机器人、医疗康复机器人上,被广泛应用于工业柔性装配、力控打磨、自动化测控、拖动示教、力学实验研究等场景。

Percipio.XYZ 图漾科技 TL460-S1-E1 3D ToF智能相机 视觉传感器

TL460-S1-E1外观尺寸为140*94*70mm,尺寸紧凑,配备标准千兆以太网工业接口,支持室内外不同光照环境下的稳定运行,工业级防护等级,安全可靠,可以高效便捷集成到远距离非接触测量、动态场景的目标流量计数、工业自动化、物流科技及机器人应用中,诸如工业AGV/AMR、室内外移动机器人和低速自动驾驶、新能源换电站、工业机器人安全区监控等具体场景。

泰科伺服 机器人电机 电机马达

机器人关节电机是专业为机器人关节设计研发生产。主要应用包括自动化生产线,机器人关节,机器人关节、医医疗仪器及设备、精密仪器和工业控制系统,以及其他许多的应用。

评论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回复|注册

提交评论

提取码
复制提取码
点击跳转至百度网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