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
传感搜
传感圈

工业机器人如何实现国产崛起?标准先行是关键

2020-06-13
关注
摘要 在企业、政策、市场等各方利好之下,截至目前,我国已经连续六年成为全球最大的需求和应用市场,工业机器人产量与增速都保持着高速增长态势。

  近年来,随着自动化需求的不断释放、人口红利因素的持续影响,我国工业机器人迎来了快速发展。在企业、政策、市场等各方利好之下,截至目前,我国已经连续六年成为全球最大的需求和应用市场,工业机器人产量与增速都保持着高速增长态势。


  即使中间有过短暂的低迷,如今也已经日渐复苏。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4月份我国工业机器人实现了26.6%的逆势增长,产量达到近2万台/套,延续了去年10月份以来的持续增长态势。在此背景下,预计今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将迎来第二春。

  不过,虽然国内市场整体发展日渐喜人,但国产品牌和企业方面却令人不容乐观。本来,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大头就常年被国外企业所占据,而近两年,国产品牌占有率又出现明显下滑趋势,这无疑引人担忧。未来,加速机器人国产崛起将刻不容缓。

  那么,国产崛起该如何实现呢?一方面,要提升本土企业实力;另一方面,也要规范本土企业发展。基于此,2017年我国特意出台了《工业机器人行业规范条件》,就是希望借此规范行业市场秩序,强化国产产品质量,鼓励并保护本土企业的积极性。

  三年仅32家企业满足《规范条件》

  据了解,自《工业机器人行业规范条件》实施以来,如今我国已经有共计32家企业分三批次入选名单。其中首批入选企业最多,为15家,包括9家集成应用企业和6家本体企业。之后,第二和第三批数量锐减,集成应用与本体企业间的比例也大变。

  6月10日,在工信部发布的第三批9家达标企业中,清一色已经全是集成应用企业。与之相比,2019年第二批次中集成应用和本体企业的比重还是1:3。当然,如果从市场上集成商数量是本体企业的5倍来看,上榜企业中集成应用多于本体也很正常。

  不过,除了企业构成的巨大差异化之外,更让人在意的还是入选企业的数量。据相关数据统计,截至2019年我国工业机器人数量已经达到了5000家以上,其中集成商数量超过3000,本体企业数量超过600,但目前才32家企业上榜,这个数量着实不多。

  假如我们稍微换算一下,可以发现整整三年符合《工业机器人行业规范条件》的企业占比不到1%,这无疑是令人震惊的。或许,当很多人看到每年都有8、9家企业入选时,会觉得我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发展愈发规范,但事实告诉我们,这条路才刚刚起步。

  我国企业规范发展到底差在哪里?

  那么,为什么我国如此多的企业达标数才只有32家呢?国内大部分的工业机器人企业又都差在了哪里呢?通过对《工业机器人行业规范条件》的详细探究,我们不难发现企业规模、质量要求以及研发创新能力,当前正是我国企业和行业发展的弊病所在。

  《规范条件》规定,工业机器人企业入选需满足八个部分的要求,其中企业规模、质量要求和研发创新能力是重中之重。而国内大部分的企业,正是因为在这三方面的某些指标上难以及格,暴露出了一定的短板和缺陷,才最终被筛了下来。

  例如《规范条件》在企业规模中要求,入选的企业如果是本体企业,需要年收入总额不低于5千万元,或年产量不低于2千台套;如果是集成商,则年收入总额不低于1亿元。这对于很多企业来说就是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市场上符合要求的企业屈指可数。

  同时在质量要求方面,《规范条件》也要求入选企业必须拥有CR认证(中国机器人认证),这对于90%以上的企业来说是一大难点。除此以外,在研发创新方面要求的“企业应具有省级以上研发机构或产品技术取得省部级二等奖以上奖励”也大大提高了门槛。

  坚持制定标准仍是行业破局关键

  总的来说,之所以我国企业入选数量每年都少的可怜,一方面可能有《规范条件》要求过于严格的原因,但归根结底还是企业自身实力不够强,尤其是在企业规模、产品质量和创新能力方面,我国大部分企业还有很大提升空间,达标之路还需稳步前行。

  在此背景下,我国工业机器人发展要想破局,就必须让企业认知到自己的不足,并通过技术、人才、资金等的投入弥补这些不足。其中,认知不足需要更多国家级规范化标准来衡量,通过发挥“去粗存精”作用结束行业野蛮生长的阶段,让企业更加理性成熟。

  与此同时,相关规范标准除了要更多更细化之外,强制力也需要进一步增强。当前,由于大部分标准都不是强制性认证,很多企业对于行业规范并不太重视,发展依然坚持着我行我素、随性散漫的态度。这种缺乏监管和要求的发展,很难让企业有实质性提升。

  总而言之,在我国工业机器人企业仍存在诸多不足的情况下,坚持制定标准去发现不足、提出要求、改进不足,是实现国产崛起的关键所在。在未来,标准的制定不仅要关注数量多少,同时也要关注囊括的领域和实际影响力,只有如此我国机器人才能真正成熟。

您觉得本篇内容如何
评分

相关产品

台州中清科技 A01 六轴力和扭矩传感器

六维力传感器能同时检测三维空间的全力信息,即三个力分量(Fx、Fy、Fz)和三个力矩分量(Tx、Ty、Tz),是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等重要的传感设备之一,广泛应用于工业机器人的精密装配、打磨抛光、去毛刺、自动磨削、轮廓跟踪和机器人双手协调等作业中,以及医疗机器人、足底机器人等等,也可用于各类科学研究设备。

ROBOTOUS RFT64-6A01 扭矩传感器

使协作机器人,工业机器人,无人机,医疗器械等安装六维力传感器后,变得更加自动化。

NBIT 神源生 SGF 扭矩传感器

• 针对工业机器人结构特点设计的法兰式扭矩传感器,可安装于机器人各关节,使机器人具备力觉功能,实现碰撞检测、人机协作及各种力反馈控制作业 • 传感器体积小巧,质量轻,具有较高的分辨能力

宇鸿敏芯 YHD75-200-5 多维力传感器

适用范围: 应用于工业机器人,实现精密打磨、精密装配、示教学习等功能,还适用于协作机器人、医疗机器人、空间机器人等。

泰科智能 机器人电机 机器人本体

机器人关节电机是专业为机器人关节设计研发生产。主要应用包括自动化生产线,机器人关节,机器人关节、医医疗仪器及设备、精密仪器和工业控制系统,以及其他许多的应用。

海伯森技术 HPS-FT系列 多轴力和扭矩传感器

HPS-FT系列传感器是高性能的数字式六维力传感器,产品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可对机器人X、Y、Z三个空间坐标轴上的力和力矩的精确测量。具备更高的信噪比和灵敏度和良好的抗过载性和耐久性,工作时最高可达3.5倍的安全过载;内置高精度解耦、滤波和温度补偿算法,保证测量结果的高线性度、极低轴间串扰,并极大程度上降低了温度变化带来的温度漂移;IP65工业级防护海伯森六维力传感器可装载于工业机器人、协作机器人、外骨骼机器人、医疗康复机器人上,被广泛应用于工业柔性装配、力控打磨、自动化测控、拖动示教、力学实验研究等场景。

Percipio.XYZ 图漾科技 TL460-S1-E1 3D ToF智能相机 视觉传感器

TL460-S1-E1外观尺寸为140*94*70mm,尺寸紧凑,配备标准千兆以太网工业接口,支持室内外不同光照环境下的稳定运行,工业级防护等级,安全可靠,可以高效便捷集成到远距离非接触测量、动态场景的目标流量计数、工业自动化、物流科技及机器人应用中,诸如工业AGV/AMR、室内外移动机器人和低速自动驾驶、新能源换电站、工业机器人安全区监控等具体场景。

泰科伺服 机器人电机 电机马达

机器人关节电机是专业为机器人关节设计研发生产。主要应用包括自动化生产线,机器人关节,机器人关节、医医疗仪器及设备、精密仪器和工业控制系统,以及其他许多的应用。

评论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回复|注册

提交评论

智能制造网

这家伙很懒,什么描述也没留下

关注

点击进入下一篇

特种机器人助力我国野生动物保护

提取码
复制提取码
点击跳转至百度网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