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仪器网 行业百态】1977年,风云气象卫星开始研制,在其后的数十年中,我国开始慢慢的部署属于自己的气象观测网络。截至2023年8月已发射了21颗气象卫星,国人科学家不懈的努力和自主创新,为现代气象业务和国民经济建设提供了一套可靠的观测网络,也为气象、海洋、农业、林业、水利、航空、航海和环境保护等领域提供了重要的支持。不仅如此,风云系列气象卫星星地一体化的共同发展模式也被业界津津乐道。
如今,再提风云,我们想到的是可靠与安心,无论是平时的气候冷暖,还是“台风”等极端天气来临前的未雨绸缪,“风云”总能给我们提供准确快速的咨询。它时刻密切监测气象变化,为预报人员及时提供最新卫星云图,让气象问题不再是“发展之痛”。
与此同时,2022年风云地球的出现,更进一步的强化了我国的预报业务。“风云地球”平台以预报员需求为引导,聚焦台风、强对流、暴雨等天气,强化卫星资料在精细化天气监测预警中的定量支撑作用。等易于我国强大的观测网络,“风云地球”兼顾了定量化、高时效、重融合的特点。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今年11月13日,“风云地球”正式发布了国际版,成为中国气象局面向国际用户研发升级的卫星遥感综合应用平台。据介绍,国际版“可高时效获取气象卫星、数值预报等多源数据,快速生产定量化产品,高时效开展国际服务;借助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对海量气象卫星数据进行自动化分析、挖掘和建模,智能化识别出灾害性天气和极端气候事件,提高用户使用的便捷性和实用性;提供包括云图、要素、灾害事件、气候、模式校验等在内的5大类100多个定量化、多尺度产品,支持不同业务场景;根据不同国家和区域,配置重点关注的气象要素、观测区域、时间范围等,以满足用户在业务、科研和公众服务等领域的个性化需求”(资料来源:中国科学报)。
回到风云卫星本身,最近同样也有令人振奋的消息——风云三号F星(以下简称“F星”)首套图正式对外发布。
风云三号F星是风云三号C星的“接班星”,同时也是一颗太阳同步上午轨道卫星,于今年8月3日发射,负责持续开展全球地气系统综合探测业务。其光谱通道与“前辈”相比增加了近50倍,测量精度与稳定性也有所提高。F星搭载了十台遥感仪器,分别是两台紫外高光谱仪器,三台改进型仪器和五台继承型仪器,检测项目包括大气成分观测数据、成像类观测数据、探测类数据以及地气系统辐射收支观测数据等,为全球气候变化监测、气候模式评估和辐射强迫估算提供数据。
而根据相关报道,“依靠紫外高光谱臭氧临边探测仪获得的首图,清晰地呈现其对地面上空平流层大气成分信息的分层探测能力,通过与紫外高光谱臭氧天底探测仪协同观测,可增强对全球臭氧、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等痕量气体总量与垂直分布的监测”。
气象技术的发展一定程度反应了一个国家对于“天灾”的抵御能力,随着“风云”的不断发展,我们对于风云的掌握能力将会更强,经济建设以及国家发展也会更加安全。同时,未来“风云”会如何发展,也值得我们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