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科瑞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与虚拟电厂在工业领域的应用
安科瑞 徐浩竣
江苏安科瑞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18706168062
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型和智能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Microgrid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 MEMS)与虚拟电厂(Virtual Power Plant, VPP)在工业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成为推动能源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概述
微电网是一种由分布式电源、储能装置、能量转换装置、负荷、监控和保护装置等组成的小型发配电系统。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则是对这些组件进行监控、调度和管理的系统,确保微电网的安全、稳定和高效运行。它具有发电优化调度、负荷管理、实时监测并自动实现微电网同步等功能,能够有效整合可再生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在工业领域,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的应用可以显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成本,并增强能源供应的可靠性和可持续性。例如,在大型生产制造企业,MEMS可以根据电网需求或能源价格信号调整生产计划或能源使用策略,以降低能源成本。同时,它还可以整合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设施,优化电池储能系统的充放电策略,平滑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波动性,确保能源供应的稳定性。
虚拟电厂的概念与特点
虚拟电厂是一种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和能源互联网的能源管理模式,它将分散的、可再生能源和储能设备通过虚拟化技术进行集成和管理,形成一个具有集中调度、统一运营和优化控制的虚拟化电力系统。虚拟电厂的核心特点在于高效的通信与聚合能力,通过信息通信技术将各类分布式能源资源(DER)紧密连接,并利用软件系统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在工业领域,虚拟电厂的应用同样具有显著优势。它能够实时监测和预测能源需求和市场价格,从而灵活调度和控制分布式能源资源。此外,虚拟电厂中的分布式能源资源之间可以进行能量交换和共享,有助于平衡电力系统的供需关系。通过智能控制和数据分析,虚拟电厂还能优化资源配置,降低风险,并提高故障处理和应急响应能力。
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与虚拟电厂的协同应用
在工业领域,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与虚拟电厂的协同应用可以进一步提升能源管理的效率和效果。一方面,MEMS为虚拟电厂提供了底层的能源监控和管理基础,确保分布式能源资源的稳定接入和高效运行。另一方面,虚拟电厂通过其独特的聚合和优化能力,将分散的能源资源进行整合和调度,为MEMS提供更加灵活和可靠的能源支持。
例如,在工业生产过程中,MEMS可以实时监测各生产环节的能源使用情况,并根据能源需求和价格波动调整生产计划。同时,虚拟电厂可以将工厂内的分布式能源资源(如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储能系统等)进行聚合和优化,为工厂提供稳定的电力供应和辅助服务。在紧急情况下,虚拟电厂还能迅速响应,提供必要的电力支持,确保工业生产的连续性。
安科瑞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方案介绍
需求背景
场景分析
从目前现有案例来看,“源网荷储”项目建设应用场景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分布式光伏、储能、光储充电站建设,主要用于提升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用电成本。
第二类是多个新能源站点的运营管理、运维服务、节能管理、增值业务等。
第三类是工业园区,零碳工厂的建设空间较为充裕,安全是首要考虑因素。
安科瑞微电网系统解决方案,通过在企业内部的源、网、荷、储、充的各个关键节点安装安科瑞自主研发的各类监测、分析、保护、治理装置;通过先进的控制、计量、通信等技术,将分布式电源、储能系统、可控负荷、电动汽车、电能路由器聚合在一起;平台根据最新的电网价格、用电负荷、电网调度指令等情况,灵活调整微电网控制策略并下发给储能、充电桩、逆变器等系统与设备,保证企业微电网始终安全、可靠、节约、高效、经济、低碳的运行。
结论与展望
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与虚拟电厂在工业领域的应用为能源管理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它们通过高效的能源监控、调度和优化能力,显著提升了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了能源成本,并增强了能源供应的可靠性和可持续性。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及物联网等前沿技术的持续进步,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与虚拟电厂的协同应用将更加广泛和深入,为工业领域的能源管理提供更加智能和高效的解决方案。
未来,随着可再生能源的进一步发展和电力市场的逐步开放,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与虚拟电厂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它们将成为推动能源转型和智能电网建设的重要力量,为工业领域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
收藏
-
赞同
热议话题 换一换
-
新利18国际娱乐
近三年一维力传感器市场规模大概多大呢
90人参与224723阅读 -
物联网
安全芯片助力游戏设备防抄板
21人参与62903阅读 -
中国传感器产业
中国唯一突破该传感器技术卡脖子实现量产,国防科大科研成果转化,比美国友商还先进!
116人参与59882阅读 -
传感线缆
莱恩联众传感线蓝——振动传感线缆,可低噪音设计
3人参与35377阅读 -
国产替代
LKT6850多场景应用安全MCU
112人参与33738阅读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回复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