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
传感搜
传感圈
楼主

陕西维视

12

帖文

0

关注

20

获赞

关注

光伏厂长必看:层压框错位难题,终于有了省钱解法!

2025-10-09 13:53:22 #新利18国际娱乐

“上个月刚报废 23 块组件,光材料损失就超 8000 块,4 个质检员轮班盯着还是漏检!” 江苏某光伏组件厂生产总监李经理的吐槽,道出了行业共同的痛点 —— 层压框位置偏差引发的连锁损失。如今,这套 AI 视觉检测系统给出了答案:0.3 秒精准检测,质检员缩减 75%,年省成本超 32 万。​

一、传统检测的 “隐形成本黑洞”​

层压工序作为光伏组件封装的核心环节,层压框的定位精度直接决定产品生死。一旦框体偏移压到组件,轻则留下印痕影响外观,重则压碎电池片导致整块报废。而传统人工检测模式早已难以为继:​

·人力成本高:4 名质检员两班倒,年薪 + 社保合计超 28 万元 / 年,且需额外配备 1 名技术员处理返工​

·漏检风险致命:人眼识别精度仅 0.5mm,长时间作业疲劳导致漏检率高达 8%,每块组件返工成本超 350 元​

·效率拖慢产能:人工检测单块耗时 3 秒,成为日产 1.2 万块组件生产线的 “卡脖子” 环节

·数据断层难追溯:无实时记录导致偏差原因无法分析,同类问题反复出现​

某企业曾做过统计:仅过去一年因层压框错位造成的直接损失达 19.6 万元,间接产能损失超 50 万元,相当于吃掉了 3% 的毛利率。​

二、AI 视觉检测:从 “事后补救” 到 “事前拦截”​

这套专为光伏行业定制的层压框位置检测系统,通过 “视觉捕捉 + 智能分析 + 人工精准调整” 三重协作模式,彻底改写传统检测逻辑,在适配现有设备基础上实现检测效率跃升:

1. 硬件部署:低成本适配,全覆盖监测​

在层压机进料台上方对称部署 2 台 500 万像素工业相机,捕捉层压框与组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相机搭载高动态范围成像技术,可有效规避车间光线变化干扰,检测精度稳定达到 0.03mm 级,完全满足光伏层压框位置检测的行业标准要求。

2. 核心算法:0.3 秒完成 “诊断 + 预警”​

基于 5 万 + 组光伏层压框缺陷样本训练的深度学习模型,能实时分析框体偏移数据,并根据偏移量分级触发预警:​

    偏移<0.2mm:系统在生产线操作屏显示 “轻微偏移” 提示,无需暂停生产,工人可在批次间隙进行微调​

    0.2mm≤偏移<0.5mm:操作屏弹出红色预警窗口,同步触发声光报警,提醒工人立即停机调整,避免问题工件流   入下一工序​

     偏移≥0.5mm:系统自动暂停层压机进料动作,锁定生产线并发送预警信息至车间管理终端,确保问题及时处理​

3. 人工联动:精准调整,适配现有产线​

检测系统与层压机操作终端直接联动,当触发预警后:​

·系统自动在操作屏标注偏移方向,并给出调整参考值​

·工人根据提示操作层压机侧边微调旋钮,调整过程中系统实时更新偏移数据,直至偏差归位

·调整完成后,工人点击 “恢复生产” 按钮,层压机自动重启进料,整个调整过程耗时可控制在 1.5 分钟内,不会影响生产线 2400 块 / 小时的整体节拍​

三、投产 3 个月的数据说话:省的都是真金白银​

浙江某 5GW 组件厂的实测数据显示,系统上线后成效立竿见影:​

指标​传统模式​AI 检测模式​改善幅度​
检测耗时​3 秒 / 块​0.3 秒 / 块​提升 90%​
质检员数量​4 人​1 人​减少 75%​
漏检率​8%​0.1% 以下​降低 98.75%​
组件报废量​23 块 / 月​1-2 块 / 月​减少 95.7%​
年综合成本​89.6 万元​57.3 万元​节省 32.3 万元​

“现在 1 个质检员只需要负责系统巡检,不用再盯着流水线。” 该厂生产主管算了笔账:设备投入的 28 万元,不到 1 年就通过成本节约全部回本,且良品率从 97.2% 提升至 99.5%,客户投诉量下降为零。​

四、为什么它能适配 90% 的光伏生产线?

这套系统的核心优势在于 “行业定制化” 与 “落地便捷性”:​

·兼容性强:支持单玻 / 双玻组件、不同尺寸层压框检测,无需改造原有生产线​

·预判预警:通过历史数据建模预判偏移趋势,提前 2 小时发送设备调试提醒,从源头减少偏差​

·数据可视化:实时显示框体偏移量、缺陷类型等 12 项数据,支持导出分析报告,助力工艺优化​

·低维护成本:超高稳定性,高防护等级,年故障率低于 0.5%,后期运维成本几乎可忽略。

五、光伏企业的降本启示录​

在光伏行业竞价上网、利润空间持续压缩的背景下,“向生产效率要利润” 已成共识。这套检测系统的落地证明:用 AI 替代人工检测,不仅是成本减法,更是产能加法。维视配合直接客户设备商,目前已服务 超过50家光伏企业,平均为每家客户带来的综合效益提升超 40 万元 / 年。​

“以前总觉得自动化设备贵,现在才发现,人工漏检的损失更贵。” 正如李经理所说,当技术投入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利润增长,这样的选择早已无需犹豫。​

如果您的生产线也面临人工检测效率低、漏检损失大等问题,欢迎联系我们获取专属解决方案,让技术赋能光伏智造,携手实现降本增效目标!

  • 收藏
  • 1赞同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回复|注册

再写20字评论更容易被回复
发布评论
广告

2024 传感器传家网 粤ICP备10082760号
公司名称:深圳传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中央网信办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邮箱:sensorexpert@sensorexpert.com.cn

您确定采纳此回答并关闭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