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
传感搜
传感圈

自动驾驶路线再掀波澜?激光雷达成“标配”

2022-12-12 16:42:32
关注
摘要 量产渐进式的自动驾驶成为业内新“共识”,激光雷达的量产上车加了了NOA全场景的落地节奏。未来,自动驾驶公司的竞争将集中在车规级软硬件研发上。

  关于自动驾驶技术路线的争论已经持续多年,以摄像头为主导的纯视觉方案与多传感器融合方案之间也都有着各自的支持者。
 

  国内企业在纯视觉路线上落后于特斯拉,多传感器融合方案可以摆脱对视觉技术的依赖,但激光雷达的成本较高,单颗激光雷达的成本价格接近一万元。
 

  随着汽车电动化的不断推进,路线之争似乎迎来了关键时刻。2022年可以说是激光雷达实现规模上车的一年,根据集微咨询统计,目前国内市场已有超过30款车型已搭载或计划搭载激光雷达。
 

  受激光雷达的造价影响,大部分车企会选择单/双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的方式,但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不少车企在推出新款车型时配备三颗甚至四颗激光雷达,试图以此来吸引消费者。
 

  从功能和性价比的方面出发,双激光雷达基本上满足了智能辅助驾驶的需求,具备自动泊车、高速NGP和城市NGP辅助驾驶等功能,采用激光雷达与其他传感器进行融合感知的方式,既降低了车辆购入成本,也提供了更好用的智能体验。三颗甚至四颗激光雷达的性价比不高,也在无形之中增加了车辆的维修成本。
 

  自动驾驶的发展与政策息息相关。2022年以来,我国不断推进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积极促成自动驾驶商业化的落地,先后在深圳、上海、北京等城市开放自动驾驶路段,为自动驾驶的发展提供数据支持。除此之外,国家对高精度地图绘制资质的要求收紧,从数据测绘到专有云服务都提出了安全合规要求。值得一提的是,外资企业不能申请测绘资质,只能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企业向境外传输包含地理信息的数据需要经过审批。
 

  2022年以来,量产渐进式的自动驾驶成为业内新“共识”。不少车企都选择先做城市NOA,以此获得数据和现金流,为技术的迭代提供资金支持。未来随着激光雷达等传感器的量产上车,NOA全场景的落地节奏也将加快。届时,自动驾驶公司的竞争将集中在车规级软硬件研发上。
 

  随着激光雷达车型的逐渐上市,预计未来两年将迎来大规模化落地,激光雷达在功能层面的成熟将会给智能汽车行业带来怎样的变化。相信对汽车感知功能开发拥有深刻理解,同时具备完整系统开发经验的车载激光雷达企业,将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盈利增收。

您觉得本篇内容如何
评分

相关产品

LuminWave 洛微科技 LW-SDL/SEL ToF飞行时间光学传感器

LW-SDL和LW-SEL系列产品是基于LuminScan™芯片级模块化扫描光源技术的纯固态激光雷达产品,具有高分辨率、大视角、低功耗、低成本、高可靠性等优势,可作为主传感器或构建多传感器融合的高性价比激光雷达解决方案LW-SDL提供超大水平FOV的探测范围,针对低速自动驾驶和移动机器人避障等应用进行深度优化。 LW-SEL提供最远可达90M的测距能力,是理想的乘用车自动驾驶和商用车3D感知与避障LiDAR产品。

评论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回复|注册

提交评论

广告

拾壹芯

这家伙很懒,什么描述也没留下

关注

点击进入下一篇

光库科技入选第7批国家单项冠军

提取码
复制提取码
点击跳转至百度网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