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制冷剂在制冷系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种类多样,含氟利昂又有很多:
氟利昂(饱和碳氢化合物的衍生物)
- R11:一种常见的氟利昂制冷剂,但由于其对臭氧层有破坏作用,现已被逐步淘汰。
- R12:同样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氟利昂制冷剂,也因其对臭氧层的破坏而被列为受控物质。
- 其他CFCs产品:如R113、R114、R115、R500、R502等,均属于氯氟烃类制冷剂,具有相似的制冷性能和环保问题。
- R134a:是目前国际公认的替代R12的主要制冷工质之一,具有环保、高效、稳定等优点,广泛用于汽车空调、商业和工业用制冷系统。
- R22:一种常用的氟利昂制冷剂,用于家用空调、商用空调等制冷系统。但因其对臭氧层有一定的破坏作用,且温室效应显著,其生产和使用已受到严格限制,并计划在2020年(针对发展中国家)或更早前淘汰。
- R123:另一种氢氯氟烃类制冷剂,同样因其环保问题而受到限制,计划在2030年淘汰。
- 其他HCFCs产品:如R141b、R142b等,也属于氢氯氟烃类制冷剂,具有过渡性替代作用。
- R410A:作为R22的替代制冷剂,R410A同样具有环保、高效等特点,大量用于家用空调、小型商用空调等。
- 其他HFCs产品:如R125、R32、R407C、R152等,均属于氢氟烃类制冷剂,具有不同的制冷性能和适用范围。
- 共沸混合物制冷剂:如R502等,具有固定的沸点和组成,适用于特定的制冷系统。

制冷剂氟利昂破坏臭氧层,导致紫外线穿透,进而引起癌症和其他健康问题。为了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世界上几乎每个国家都签署了蒙特利尔议定书,禁止使用氟利昂的制冷剂。
现在,诸多国际条例鼓励使用低GWP制冷剂,例如:欧盟颁布的《F气体法规》等。我国政府也在
推动低GWP制冷剂的使用,例如:《消耗臭氧层物质管理条例》、《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等,这都要求积极推动环保制冷剂的使用。
若安装不规范、制冷剂泄漏以及遇到明火会造成爆炸等严重的后果,无色无味的制冷剂即使泄漏也很难发现,具有较大的安全隐患。


如何降低安全生产时制冷剂泄露时的安全隐患?
精准且快速地检测制冷剂气体泄漏是防止意外发生的关键。然而市面上冷媒传感器较少,靠谱且耐用的更少。
冷媒传感器从检测原理上来看,主要分为:
基于非色散红外(NDIR)技术的冷媒传感器
红外探测器捕捉经过气室后被冷媒气体吸收的红外光强度,通常是一个热释电元件或光电二极管,能将接收到的红外辐射转换为电信号。分析探测器输出的电信号,计算出冷媒气体的浓度,并根据预设阈值触发报警或控制信号。

基于压阻式原理的冷媒压力传感器
利用压力的变化引起电阻值的变化来测量冷媒系统的压力,将处理后的电信号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输出给控制系统或者显示设备,供用户进行监测和分析。
基于金属氧化物技术的冷媒传感器
通过加热与气体反应的材料来提高灵敏度,气体与半导体的氧化还原反应会带来电阻值的变化,通过阻值变化的大小确认气体的浓度高低。


针对制冷剂 | 品牌型号 | 工作原理 |
R32 | TGS2630 | 金属氧化物(半导体) |
R32 | AGS0511 | 金属氧化物(半导体) |
R32 | INIR2-R32 INIR4-R32 INIR-RF-R32 | 非色散红外(NDIR) |
R32 | PGS6032-R | 热导压阻式原理 |
R-134A | TGS3830 | 金属氧化物(半导体) |
R454B | AGS0513 | 金属氧化物(半导体) |
R454B | PGS6454-R | 热导压阻式原理 |
R410A | AGS0510 | 金属氧化物(半导体) |
R290(丙烷) | AGS0512 | 金属氧化物(半导体) |
R290(丙烷) | INIR2-PR2.1 INIR4-R290 INIR-RF-R290 | 非色散红外(NDIR) |
R600A(异丁烷) | INIR-RF-R600 | 非色散红外(NDIR) |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