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消息,斯坦德机器人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主板上市。招股书显示,此次募集资金将用于强化核心机器人技术平台、机器人产品及 RoboVerse 系统,开发相关专有机器人技术,以及提升生产能力与建设新生产线等。
斯坦德机器人成立于2016年,斯坦德机器人不仅专注于提供工业智能机器人解决方案,致力于赋能多种工业场景中的智慧工厂,更是提供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解决方案的先驱者。
作为行业内少数实现自主研发全栈技术的企业之一,斯坦德机器人构建了“1+N+S=∞”的自主研发技术体系:“1”是核心机器人技术平台,包含核心控制器、自研操作系统SROS及算法。“N”是多功能工业智能机器人产品矩阵,涵盖标准型机器人、功能机器人及具身机器人。
事实上,斯坦德机器人刚成立之时,工业移动机器人仍是个“婴儿”。依托在SLAM定位导航技术、关键传感器等方面的技术积淀,其陆续拥有自主移动机器人、无人叉车等产品,并集成智能物流、集群调度、数字孪生为一体的RIOT智能工厂物流运维平台和完整的行业级厂仓一体化标准解决方案。招股书显示,斯坦德机器人是首批发布同时定位与地图构建(SLAM)技术的企业之一,也是行业首批开发适用于工业场景的视觉语言动作(VLA)模型的企业之一。
具身智能技术持续升温的背景下,斯坦德机器人于今年5月重磅推出DARWIN-01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这款专为复杂工业场景研发的产品具备23+整机自由度,双臂协同作业载重达10KG 通过超灵活关节设计实现折叠变形,可在蹲伏与站立双形态间自由切换,全面覆盖多维度作业空间。其配合全身搭载的多类型传感器矩阵,可实现360°×360°全空间动态环境感知,构建起立体式安全防护网络。
“S”则是RoboVerse系统。这个面向智能制造的All-in-one智能协同系统Robo-World(场景构建与仿真验证平台)、Robot-Set(智能任务驱动引擎)和Robo-Team(机器人智能协作系统)三个子系统组成,旨在让机器人理解工厂、学会工艺并协同工作,突破传统工业软件限制,灵活应用于多行业制造场景。
三大技术环节环环相扣、深度协同,使斯坦德机器人为工业领域的智能化升级释放出无限可能。
技术的价值终究要靠落地来检验。斯坦德机器人的产品已广泛应用于3C电子、半导体、新能源汽车等行业,全球业务覆盖日本、美国等国家和地区,获得丰田、蔚来、小米、中创新航等超400家客户的认可,实现大规模商业落地。
招股书显示,其是少数具备在单一模拟场景中调度超2000台机器人能力的公司,而一般单一真实工业场景中机器人数量通常不超过500台。
除了产业大佬选择斯坦德机器人,资本的认可同样显著。像小米产投、蔚来资本、梁溪科创母基金、中信建投投资、源码资本、奇绩创坛、国科嘉和等知名机构先后注资。其中,小米产投领投了其数亿元人民币C轮融资。而IPO前最后一轮融资,斯坦德估值达21亿元。财务数据方面,2022-2024年,斯坦德机器人营业收入从0.96亿元增至2.51亿元,复合年增长率61.3%;收入的增加,其机器人销量也持续攀升,从725台逐步提升至1932台;净亏损从1.28亿元收窄至0.45亿元,三年累计亏损近2.73亿元。尽管亏损仍在,但收窄趋势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