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
传感搜
传感圈

锂电池车间的“湿度侦探“:露点控制背后的科学

2025-09-03 17:22:27
关注

在锂电池生产车间,水分如同一位需要时刻警惕的"隐形破坏者"。

液态电池:水分引发电解液分解产生 HF,腐蚀电极材料和 SEI 膜,影响电池性能,增加安全隐患;

固态电池:水分与硫化物电解质反应生成 H2S 和 LiOH,不仅降低电池性能,还会危及人员生命安全。



01. 露点监测:锂电池生产的"晴雨表"

理论上,锂电池生产车间水分含量越低越好,但极致干燥需要付出巨大的能耗代价。就像空调温度调节,26℃与25℃的体感差异微小,但能耗差异可高达20%;此外,过低的湿度可能导致静电增加,对人员和设备的安全造成威胁。因此,精准的露点测量成为了平衡产品质量、财务成本和生产安全的关键。

02. 电容式露点传感器的"力不从心"

目前,锂电池车间常用电容式薄膜聚合物传感器监测露点。其原理是水分子吸附于薄膜聚合物,介电常数发生变化,从而推算露点温度。


△ 传统电容式传感器结构

图片引用锂电联盟会长《锂电池车间露点影响及除湿处理!》


然而,电容式传感器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若干局限性,如长期稳定性不足、易受环境物质干扰、测量误差较大等问题:

I. 非理想化的“基础信号漂移”(关键局限性)

理论假设:薄膜的电容值长期稳定。

实际:薄膜聚合物本身会老化。随着时间、温度循环和化学暴露,聚合物链会断裂、重组或发生不可逆的轻微形变。


△ 薄膜聚合物老化后开裂


II. 不可预测的“污染效应”

理论模型:基于单纯水汽环境下的露点监测。

实际:车间中VOC、电解液溶剂等被薄膜吸附,改变其介电常数,被电容式传感器误判为“水分”。



△ 薄膜聚合物吸附水分子以外的物质

III. “飘忽不定”的测量精度

理论标称:测量精度通常为±2℃。

实际:露点与水含量呈非线性关系,露点越高,水含量差别越大。锂电池车间露点通常在-60℃~-30℃,电容式传感器检测该区间误差较大,如检测露点为-30℃,水含量误差高达157.2ppm。


03. 激光传感器的"技术突围"

TDLAS(可调谐二极管激光吸收光谱)是一种高精度的气体检测技术,利用气体分子在特定近红外波长的吸收特性,通过激光穿过气体时被吸收的光强衰减量计算气体浓度。



基于TDLAS原理下的三大优势:

长期稳定性好:无消耗器件,无化学反应副产物积累,避免了基线漂移等问题;

抗干扰性强:通过检测水分子在特定波长(如1392 nm)下的吸收光谱,具有极高的气体选择性;利用窄线宽激光,能够分辨不同气体的吸收峰,避免交叉干扰;

测量精度高:直接测量水分子含量,避免由露点与水含量非线性关系引起的换算误差。

04. 四方光电激光露点仪“强势来袭”

四方光电基于TDLAS技术,推出激光露点仪Gasboard-2503-H2O,适用于锂电池车间露点监控。



该系列有通气式、扩散式两种规格;采用模块化设计,安装方便;能通过串口通讯对产品进行校准、标定等操作;内置高精度温度传感器,配合温度补偿算法可有效抑制温漂,可在恶劣工况、复杂气体环境下稳定工作。


传感专家




您觉得本篇内容如何
评分

评论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回复|注册

提交评论

广告

四方光电Cubic

这家伙很懒,什么描述也没留下

关注

点击进入下一篇

高频压力传感器频响特性可分为三大类型

提取码
复制提取码
点击跳转至百度网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