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国立大学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浙江大学共同组成的科研团队,在类黑磷结构的二维铋(BP-Bi)中发现了全新的单质铁电态,打破了关于铁电性的传统认知。
过去普遍认为铁电材料是由两种或多种不同元素原子构成的化合物,元素间的电子得失导致出现正负电荷,产生电场形成铁电极化。而BP-Bi结构中的单质离子性、单质面内极化和单质铁电性,改变了离子极化仅存在于带有阳离子和阴离子化合物中的传统观念,并拓展了未来铁电材料的研究范围。单质铁电极化的发现为单质材料的基本物性研究添加了新的切入角度,为新型铁电材料的研究和设计提供了新视角,并启发未来单质材料中新物理的发现和研究。
该项研究结果发表在《自然》(Nature)上。
版权声明:除特殊说明外,本站所有文章均为 字节点击 原创内容,采用 BY-NC-SA 知识共享协议。原文链接:https://byteclicks.com/49539.html 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转载本站内容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目的。本站转载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字节点击立场。报道中出现的商标、图像版权及专利和其他版权所有的信息属于其合法持有人,只供传递信息之用,非商务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 gavin@byteclicks.com。我们将协调给予处理。
赞